全国主要监测城市中,增速超过7%的城市有17个,比上季度增长5个。二线城市除工业地价同比增速略有放缓外,其他用途地价增速均呈上升趋势。在三线城市宅地价环比略有放缓,同比保持上升趋势。
中国土地勘察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表示,目前国内经济开局良好,多项指标表现优于预期,支撑地价上涨。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扩张为地价增长率的复苏准备了流动性条件。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稳步改善,工业企业利润、投资消费、价格指数等主要生产和需求指标有所改善。与此同时,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转正。这些因素支撑了地价的复苏。
监测结果还显示,一季度地价市场持续分化,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城市价格大幅上涨,三四线城市库存仍较高。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用途地价增长率连续三年居首位。从分类上看,一线城市各用途地价增长率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不同类型城市的地价增长率明显不同,分化趋势由一、二、三线城市的梯度差异转变为一线城市的独特。
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政策导向的差异化。对于库存问题明显的三四线城市,减税、放宽购房条件、扩大购房群体等措施将有利于提振需求。地方政策进一步收紧了房价上涨的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
随着新兴产业发展的加快和企业经营收入的提高,土地利用需求也有所回升。此外,征地等新建设用地的刚性成本持续上升,促进了工业地价在低水平上的上涨。
同时,受土地供应周期性和土地供应结构调整的影响,建设用地供应量自2010年以来降至单季度最低水平。除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土地供应同比增加外,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总量及其环比下降。在需求增加和供应减少的背景下,地价自然上涨。
未来,一线城市和一些人口净流入明显的二线城市房需求依然旺盛,库存压力相对较小,住房地价上涨空间较大。房地产市场库存的结构性问题可能会导致商业服务和住宅地价走势的分化。
专家表示,相关部门应坚持谨慎原则,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整作用,提高调控措施的针对性,避免应急调控带来的短期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