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当事人之间有约定某些事项的,或者设立、变更、解除一些民事法律关系的,需要签订相应的合同,那你知道效力待定的合同是什么情况吗?效力待定合同不追认的后果是怎样的?如何处理效力待定的合同?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知识网小编为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本人不予追认的,对本人不发生代理人行为带来的后果,但如果该无权代理行为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那么该代理行为仍将产生一般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并由该无权代理人自己作为当事人承担其法律后果。
(一)是追认的意思表示向谁作出的问题。
效力待定合同有不同类型,而且每种类型的合同中又有不同的情形,因此追认的意思表示向谁作出也应有所不同。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应向谁作出,应坚持两个标准:
第一,以相对人是否催告为标准。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和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凡是相对人催告的,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表示应向相对人作出。相对人没有催告的,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所作的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表示应分别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相对人作出。
第二,以追认权人的意愿为标准。对于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和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追认的意思表示可只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权代理人作出,也可以只向相对人作出。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可以使效力待定的事由归于消灭,效力待定的合同发生效力。
(二)是追认的意思表示方式问题。
对此问题,民法典未作规定。采取书面形式还是口头形式,取决于追认权人。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作出意思表示必须是以明示的方式,且为效力待定合同的相对人所知晓。
(三)是追认权的行使时间问题。
一般情况下,追认权的行使时间以追认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效力待定合同存在时开始。在相对人催告的情况下,追认权在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届满时消失。在相对人没有催告的情况下,追认权何时消灭,民法典没有规定。应与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相一致,即在追认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效力待定合同存在之日起2年内不行使,追认权归于消灭。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是否具有效力,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与标志就是处分权是否已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二)对追认的含意应正确领会。它是指法定代理人明确无误地表示同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他人签订的合同。
(三)应正确判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
以上就是法律知识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效力待定合同不追认的后果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效力待定合同不追认的效果为,对合同中的当事人不发生代理人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知识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