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的来源既有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也包括社会现象,如军事行动。那么合同不可抗力条款内容怎么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知识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由当事人在免责事由中约定不可抗力为免责事由;约定发生不可抗力时可以根据其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当事人的责任;具体列明台风、洪水、冰雹等不可抗力的情形。
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并不当然都是全部免除违约责任,而应视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和给债务人造成的困难程度来分别处理。如果不可抗力已使合同债务人的履行成为不可能,则应解除合同,并免除违约方的违约责任。如果不可抗力只造成合同债务人的履行部分不能,则应变更合同关系,免除违约方的部分违约责任;如果不可抗力仅造成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暂时困难,则可要求债务人迟延履行,但免除迟延履行的违约责任。
(一)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不能因不可抗力而免责:
1、金钱债务的迟延履行。在金钱债务未能及时履行时,无论迟延履行因何种原因引起,债务人都负迟延责任。
2、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
(二)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负有通知义务和提供证明的义务。
1、通知义务。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以后,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及时向对方通报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需要迟延履行、部分履行的事由,从而让对方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合同不能履行而造成的损失。
2、提供证明的义务。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还要在合理期限内向对方当事人提供有关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如果当事人怠于实施这些行为,造成对方当事人损失的,仍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不可抗力因素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
不可抗力条款是指合同中订明如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的,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责任。另一方当事人不得对此要求损害赔偿。 以上就是法律知识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合同不可抗力条款内容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